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康乐镇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生保障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度融合,持续在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精神文化等关乎牧农民生产生活的实事上下功夫、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文化认同凝共识 点滴融入铸同心
始终以文化认同为精神纽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的朝夕相处里,在共建共享的实践奋斗中,情感的暖流不断涌动,交融的种子悄然生长。如今,“有事共商量、困难齐帮忙”的共同体风尚已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成为农牧村社区最动人的文明底色。康隆社区便是这生动实践的缩影。社区主任康丽华感慨道:“社区周边配套越来越完善了!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守护银发岁月,学校与幼儿园孕育成长希望,广场上常有各族群众载歌载舞,信用社、邮政服务点、便民商店满足日常所需,整洁有序的环境里,15分钟生活圈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舒心。”字里行间,满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更洋溢着对党和政府的真挚感恩之情。
聚焦民生提品质 实干铺就共富路
始终将改善各族群众生活条件摆在工作首位,以务实行动绘就共富图景。积极探索农牧村社区互嵌式环境建设路径。整合各类资金资源,持续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重点推进水电暖路等基础保障工程,完善文体娱乐、教育托育、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民生配套设施,全方位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其中,以康隆社区为示范样板,投入60余万元实施社区公共设施改造提升工程,精心打造“红石榴同心小屋”,着力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和谐社区环境,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基层沃土中绚丽绽放。在深化平安建设方面,坚持以基层治理创新破解难题,大力推广“四级七天”矛盾化解机制、“裕固议家”议事协商模式、“一碗奶茶”温情调解法等本土化治理经验,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9起,通过多元共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用细致服务筑牢社会和谐稳定防线,为各族群众营造安心舒心的生活环境。
民生保障筑根基 绘就民族同心圆
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关键抓手,以扎实举措筑牢民生兜底保障防线。严格落实省、市、县各级为民实事项目,聚焦“一老一少一困”等特殊群体的急难愁盼,精准施策、用心帮扶,让各族群众在共享发展成果中拉近距离、增进情谊。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各类惠农惠民资金2703.83万元,用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兜牢底线、温暖民心,为各民族同心同德、携手前行筑牢坚实的民生根基。
下一步,康乐镇将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魂,书写“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篇章。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共同团结奋斗中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同绘就一幅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