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14年11月,根据中共肃南县委、肃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将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县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机构和职责整合,组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15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下属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市场检验检测中心、市场管理服务中心和10个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2023 年,完成马蹄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被命名为全省四星级市场监管所。争取财政专项资金26.6万元,以租赁方式为综合执法队和8个基层市场监管所配备新能源执法车辆9辆。
【商事制度改革】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推动企业注册登记便利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2023年,登记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达到4466户,同比增长 12%,其中企业1730户,同比增长15.1%;农民专业合作社362户,同比增长2.6%;个体工商户2374户,同比增长14.6%;新登记市场主体538户,注销255户,市场主体增长2.1%。自转个39 户,个转企10户,全程电子化登记180户,简易注销33户。食品经营许可新办67户,变更延续44户,注销67户;食品小经营店登记新办62户,注销2户;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5户;新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5户,注销2户。开展“政银便民通”服务,为137户企业免费刻制公章及其他印章505枚,节约企业开办成本5.35万元。在政务便民服务窗口开通“免费送”服务,落实“送照到家”政策,向各类经营主体免费送照10件,发放企业开办大礼包2000余份。
【市场主体信用监管】 推进市场主体年报工作,全县企业年报率94.2%,农业合作社年报率97.8%,个体户年报率98.2%。强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工作,公示行政许可382条,行政处罚21条。加强信息归集共享,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甘肃)向社会进行公示,累计归集行政检查行为10179条,行政处罚行为280条,其他行为1215条。加强对失信企业“异常名录”及严重失信企业“黑名单”的移入移出管理,将40户个体户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42户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按照规定进行吊销处理,移出经营异常名录28户。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强化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督促压实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大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保障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2023年,推进流通领域燃气器具及配件产品、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烟花爆竹、消防产品、危险化学品、电线电缆、成品油、儿童和学生用品及农资产品等为重点的质量安全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落实监督抽查制度,全年完成省、市、县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46批次(其中商品煤25批次、成品油4批次、塑料购物袋2批次、农资6批次、配装眼镜1批次、课业簿册1批次、洗涤剂1批次、燃气灶具及相关产品3批次、烟花爆竹2批次、醇基燃料1批次),合格41批次(待检5批次),已检合格率100%。
【食品安全监管】 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对全县640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行分层分级管理制度,由68名县、乡、村领导干部分层分级落实包保责任,形成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食品安全属地管理机制。开展中高考期间食品安全治理、“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15次, 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976家次,培训食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34场次691人,食用农产品快检2511批次,合格率达99.86%,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抽检174批次,不合格4批次。加强农牧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将22名村(居)食品安全协管员工资报酬2.64万元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定期对农药、种子、化肥、饲料进行专项检查,开展畜产品例行检查160次498份,合格率100%。
【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 组织召开全县药品风险会商会议、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负责人约谈会、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工作推进会、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化妆品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培训会。加强重点品种和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开展各类药品专项监督检查13个,出动512人次,检查药品经营使用单位256家次,发放监督检查记录160余份,下达责改通知书11份,检查疫苗接种单位10个,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检查覆盖率100%。开展药械化责任约谈4场次。移交公安机关药品案件线索1起,药械化立案处罚12起,罚没款1.75万元。加强药械流通环节监管,开展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检测并处置各类预警信息2条,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8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9份,化妆 品不良反应报告2份。配合完成42批次的药品抽样,其中省级9批次、地方性抽样33批次,全部合格;完成省医疗器械抽检4批次,市级医疗器械抽检1批次。
【特种设备监管】 严把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质量,完善登记建档制度。推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企业开通特种设备监管平台企业账号,在平台上建立设备档案和检验自我预警,督促企业自查,实现监察、检验、执法、使用单位四方联动,形成长效动态管理,巩固线上整治效果。加强对城镇燃气相关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整治,开展电梯安全筑底行动、重点行业领域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特种设备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对锅炉、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游乐设施、加油站、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等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全面排查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检查特种设备在用企业196家次665台件,液化气瓶2000余个,查出一般安全隐患52条,下达安全检查指令书32 份,立案行政处罚案件2件。对21家使用的48台电梯进行二级应急救援绑定,确保在用直梯100%纳入应急处置平台。
【计量管理】 推广使用国家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业务管理平台(e-CQS)和甘肃省计量监管服务平台,全年计量监管服务平台受理计量器具检定638台件,办理率100%。强化市场计量检定服务工作,完成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和医疗卫生领域强检计量器具1930台件,合格率为97%以上。对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全部实行免费检定,减免费用176860元。强化民生领域计量监管工作,以综合市场、商超、加油(气)站、眼镜店及民用三表等在用的计量器具为检查重点,检查集贸市场1家,在用计量器具33台件;流通领域经营户205家,在用计量器具212台件;加油站(气)10家,在用计量器具46台件;检查眼镜制配场所1家,在用计量器具3台件,受检率均达100%,未发现计量作弊行为。配合省、市计量技术机构开展产商品净含量监督抽查工作,检查定量包装商品生产销 售单位8家。落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工作,新建完成2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完成100%。
【消费维权】 依法受理消费投诉和举报,强化节日期间全国“12315”热线值班值守,确保节假日期间消费投诉举报及时处置。2023年,“12315”投诉系统平台接待消费者电话咨询22次,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51起,其中投诉38起、举报13起,挽回经济损失1170元,办结率100%。引导公用服务行业、私营企业、行业协会等经营主体参与放心消费创建及示范单位发展计划,创建480家县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引导县域内7家企业申报ODR 企业,采取集中培训、专题座谈、业务指导、发放学习资料等方式,对ODR 企业工作人员进行消费维权法律法规、消费纠纷处理、平台操作应用的培训和指导,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消费纠纷快速解决机制,提高企业处理消费纠纷的能力。
【综合行政执法】 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跨部门双随机监管事项79项,单部门双随机监管事项34项,建立执法人员标签库25个、监管对象标签库75个。全年发布单部门抽查计划5个,单部门抽查任务21个,检查各类市场主体421户次,公示检查结果421户次,结果公示率100%。发现问题线索13条,现场整改12条,立案查处1起,结案1起。加强移动执法APP使用,全年使用移动执法APP 执行检查1014户次,移动APP使用率98.16%。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30个成员单位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审查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文件71份,审查存量文件27份。经审查,增量政策措施中有3份文件政策措施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存量文件均未发现违反审查标准的情形。加大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力度,开展整治公 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突出问题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行业滥收费用、强制交易等行为,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21件,罚没款16.4万元。
【知识产权保护】 健全工作机制,成立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统筹协调各相关单位共同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县市场监管局被甘肃省人社厅、甘肃省市场监管局评为“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鼓励企业加强专利和商标申报,组织协调肃南县萨尔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甘肃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申报工作,获得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奖补资金20万元。加大对知识产权培育、开发、保护投入力度,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对2022年获得国家授权的76项专利兑现奖补资金22 .2万元。加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增强创新驱动效能,2023年肃南县授权专利增加101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79项、外观设计专利19项),商标申请69项,注册53件,有效注册量444件。公开征集甘肃省知识产权专家库第二批入库专家,肃南 县农业技术推广高级兽医师祁国军成功入选甘肃省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名单。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银企对接,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协调县信用联社为3户专利企业完成专利质押融资贷款1630万元,全县专利质押融资 实现零的突破。加强商标品牌培育,提升市场竞争力,推荐甘肃祁连山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祁尔康”商标参加全国“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指导帮助甘肃祁连山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申报“2023年食药物质知识产权提升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