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中共肃南县委党校是县委领导下培养党员干部和理论队伍的学校,始建于1959年。2003年经县政府批准,成立肃南县行政学校,负责全县公务员培训工作,与县委党校“一套人马,两块牌子”。2014年11月,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将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机械化学校、劳务就业培训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继 续教育培训基地、兰州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肃南函授站6个培训机构整合到县委党校,与行政学校形成“一套人马、八块牌子”的教育培训体系,为县委直属参公事业单位。整合后的县委党校承担全县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县委党校占地面积3093平方米,建筑面积1321平方米,有标准会议室2个、培训教室1个。
【教学管理】 落实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修订完善主体班次培训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教师教学制度、学员培训制度、请销假制度和学业综合评价制度,优选责任心强和善于管理、服务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加强各类主体培训班的管理服务,增强学习培训的严肃性,保证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按照“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专业化能力提升”的教学布局,强化问题导向,优化教学设计,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坚持“六个结合”,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成效。开展“请进来”教学活动,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邀请13名省市党校(行政学院)和高校专家教授就重点课程开展教学、作辅导报告,邀请14名市、县领导和8名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骨干、先进模范到培训班授课,提升培训层次和教学质效。
【队伍建设】 围绕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有知名度的教师队伍,开展“县情大调研、岗位大练兵、教学大比武”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开展“精品课程”评选活动,推行集中备课、说课、评课模式,通过二次备课,让教师在相互学习、共同研究中提升能力水平,确保高质量、出精品,储备优质教学资源。制作红色教育、廉政教育等微党课3部,选送7名专、兼职教师参加市委党校举办的红色教育现场微党课评比活动和全市理论宣讲大赛。
【教学研究】 本着党校科研要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原则,深入研学,做深做透理论研究。强化教学研究推动科研咨政,把严明政治纪律、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等要求贯穿于科研工作始终,牢牢把握科研政治方向。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和县委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申报并立项科研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力求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年内有两项科研课题被立项为市厅级、县区级课题,并通过结项验收。
【理论宣讲】 发挥资源优势,履行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担当,推进理论武装阵地创新、活动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探索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新路径,解锁理论宣讲“新密码”,打造多元理论宣讲“扩音器”,推动党的“好声音”深入人心。坚持用学术讲政治,坚持原汁原味解读政策、原原本本阐述观点,做优做精宣讲专题。将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作为“必修课”纳入各类培训班次,做实做好主体班次教学。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和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广泛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政策解读、专题辅导活动。全年深入部门单位、农牧村一线开展理论宣讲对谈37场次,受众2997人次。
【党员干部培训】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加强党的建设等主题,在深入调研、充分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根据各乡镇、各部门单位的培训需求,研究制定《肃南县2023年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意见》,提请县委常委会研究审定,全年计划安排各类培训班次27期,培训党员干部4475人次。至2023年底,实际举办各类培训班27期,培训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3941人次,其中主体班次20期,培训党员干部3605人次;赴外培训班次7期,培训336人次。
【高素质农牧民培育】 根据《2023年甘肃省高素质农民培育方案》、农牧业生产实际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后续服务工作。依托甘肃省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威市委党校、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等院校,通过集中理论授课、实地教学和现场观摩的方式,围绕高原牦牛养殖、细毛羊标准化生产、肉牛肉羊科学养殖、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牛羊临床诊疗、牛羊繁育技术、现代畜牧业发展前景和政策等内容,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6期,培训各乡镇农牧民32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