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阅读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动态 > 乡镇动态

红湾寺镇:“邻聚力”让居民幸福“零距离”

发布时间: 2025-07-15 10:32 来源: 红湾寺镇 作者: ​范思琪 背景色: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邻里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红湾寺镇积极把“近邻”理念融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具体实践,凝聚社区“邻里”力量,构建互帮、共议、共享、促学、同乐的“互嵌式”社区治理新格局。

“邻里互帮”——弘扬友邻精神,打造互助社区

“邻里相扶,守望相助”是中国传统邻里文化的实践导向。红湾寺镇着眼社区居民需求,用活“红色合伙人”资源,由社区牵头社会服务机构、社工人才队伍、居民党员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辖区行政事业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多元主体进社区、链资源、解难题。坚持“小项目、广参与、链资源、优服务、暖人心”原则,以“公益+购买”的方式,在“邻里圈”内设置常规性和个性化服务项目,提供义诊义剪、清洁维修、普法宣传、积分兑换等多元精准的公共服务供给,编织社区邻里守望的爱心网、资源网和生活网。

“邻里共议”——激活多元善治,打造自治社区

以社区为主导,将社区“两委”成员、居民代表、楼栋长、公益法律顾问、司法所调解员等议事主体,纳入社区协商议事“智囊团”,完善“一约四会”自治机制,推行“一碗奶茶”调解法,纵深推进“三调对接”,及时化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135件。依托板凳议事会”等居民议事载体,运用电话、微信等线上媒介,打造“邻里共议”平台。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建议,鼓励居民主动参与协商,共同推动解决社区问题,实现社区事务线上线下“小事快处”,居民矛盾纠纷“急事速议”,协商过程由居民监督、成果由居民评判,增强居民归属感、参与感和认同感。

“邻里共享”——传承睦邻符号,打造温暖社区

“这是我家孩子读过的幼儿绘本,现在孩子长大了,送给有需要的孩子吧。”这是红湾寺镇红湾社区举办邻里节活动中跳蚤市场上的一幕。红湾社区党组织结合传统文化习俗和端午”“重阳”等重要节日,定期开展义剪义卖、以书换蔬、闲置分享等公益活动。居民把家中不常用的工具、闲置的图书、玩具、小家电等物品带共享集市与邻居共享、置换,让旧物品焕发新生机,减少了资源浪费,增设的爱心义卖摊位为家庭困难居民送上了关爱和扶持。由党组织“搭台”、合伙人“摆摊”、群众“赶集”的公益共享集市为居民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有力推动社区居民由“陌邻”变“睦邻”。

“邻里促学”——厚植邻里文化,打造文明社区

一个有“温度”的社区,除了“温饱”,更重要的是“精神”内涵上的生机。

为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家庭、连结邻里”的作用,营造社区邻里“邻里传颂,美德共践”的良好氛围,基层党组织常态化开展邻里道德模范选树、“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引导榜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社区文化教育长廊等宣传阵地,运用百姓宣讲团、邻里故事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表扬激励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社会“正能量”,用身边人讲好身边事,用身边事激发身边人,在全社会树立起崇德向善、美好向上的道德新风尚。

“邻里同乐”——暖阳幸福驿站,打造欢乐社区

“红石榴”驿站内,老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之中。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天,各族群众都能在此歇脚、乘凉、取暖、充电、热饭、看书,和老朋友围坐在象棋桌前一决高下,满身疲惫得到放松。隆畅社区居民大爷感慨道:这里的桌椅太舒服了,而且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真是我们的‘安乐窝’!感谢党感谢政府为人民办实事,让我们老了还有这样的好去处!

“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不仅提供硬件设施,更注重“软服务”提升。“一个人在家太冷清,我每天都会来到驿站,和邻居们打趣、聊天、看书。”陈阿姨说,据了解,驿站自运营以来,以方便社区居民情感交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老年人的晚年情趣为服务宗旨,为辖区内高龄、空巢、独居老人创造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驿站”。红湾寺镇还推出“浓情百家宴”“市民文化活动”等系列邻里活动,已成为辖区居民家喻户晓的特色品牌,吸引了众多居民主动走出家门,积极融入社区治理,有效提升了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