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阅读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动态 > 乡镇动态

红湾寺镇以“动员式”志愿服务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发布时间: 2023-08-23 15:25 来源: 肃南县红湾寺镇 作者: 邱小莉 背景色:

近年来,红湾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党建引领、组织推动、居民参与”的服务管理融合模式,不断深化“动员式”志愿服务,聚焦群众需求,积极搭建服务活动平台、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建管融育,提升阵地“1+N”建设。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高标准建设完善镇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建设,在醒目位置悬挂标识牌,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坚持“1+N”(1个固定主阵地,符合条件的若干活动阵地)的建设思路,对现有阵地进行再整合、再开发、再提效,融合“甘肃好人”窦兰英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赛音艾勒(大邻里)”党建服务室、“阿勒齐”调节工作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道德讲堂”“家长学校”“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七彩小屋”邦纳斯“共享+”暖心驿站等现有阵地资源,突出文明实践功能,着力打造了志愿服务、理论宣讲、民族文化、教育服务、科技科普等各类特色服务平台,通过打造优质服务阵地,不断完善新时代文明建设服务功效,实现了“一个阵地,多种功能,共享使用”。同时,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以“楼院讲堂”、暖心“敲门”服务、楼院“小板凳”等活动为载体,在阵地管理、队伍建设、品牌项目培树等方面创特色、树亮点,构建了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文明实践服务圈。

“吹哨报到”,推动社区组织动员能力。

自推行“镇社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以来,红湾寺镇积极收集群众诉求,合理运用“吹哨”联系协调各部门单位,“报到”整合资源以解决民生问题,实现中心社区吹响“联动哨”,发挥党建联盟单位“轴心”作用。开展在职党员“双报到”活动,切实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服务格局,切实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组建窦兰英志愿服务队、“赛罕梅朵”、“580”等5支志愿者队伍,积极吸纳“草根”能人、“五老”人员等精准对接居民群众需求,通过精神文明联创、服务难题联解、文体活动联谊、困难对象联帮等共驻共建活动,让志愿服务队伍参活跃在环境卫生整治、关爱孤寡老人、理论政策宣讲等各类社区服务中,实现了“以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的社会效果,截至目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20余场次,参与志愿服务1500余人次。累计服务群众8000余人次。

“一社一品”,推动实践活动特色化运作。

以特色活动为突破口,组织开展了“楼院小板凳”“岗位大练兵,能力大比武”、暑期儿童爱心托管服务等富有社区特色的各类主题活动,逐步推广“一社一品”文明实践品牌。利用“我们的节日”组织开展“庆元旦”新时代文明实践健步走、“元宵佳节颂家风 弘扬文明话美德”“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浓情端午 棕香快乐”等传统节日文化活动10余场次。充分挖掘辖区各具优势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将“六色”“赛罕梅朵志愿服务力量因地制宜融入道德风尚评论员、模范讲堂宣讲员、行风政风监督员、文明教化引导员“四大员”行动,持续搭建涉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服务对象的志愿服务平台,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鞭挞陋习、树立新风。推行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将创城各项任务进行积分式管理,对文明行为给予相应的精神激励、物质奖励,引导居民群众“家家做好事、户户争先进”,组织辖区内道德模范、文明家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活动,在辖区形成了向善向好的文明新风尚。

实现“文明实践+服务”模式。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平台,推行“菜单+点单”服务模式。通过居民议事会、居民微信群等形式,广泛收集居民“微心愿”,做到供需精准、供给有效,实现了为群众提供高质量、常态化、受欢迎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辖区楼院内补划、增划停车位450余处,在重点地段重新施划无障碍停车位26个,整治居民储藏室飞线70余处,架设配电箱45个,粉刷居民楼道墙面16栋,修补地坪43处、塌陷井盖26处、雨水池5处,更新更换灭火器等消防器材260余个。“五社”联动充分调动公益链接资源,全力推动“社工+志愿+慈善”融合发展,引入小红帽、新语等社会公益组织4家,开展弱势群体关爱行动65场次,配合捐赠发放棉被、衣物4批次价值约60元的爱心物资开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题讲座12场次,心理健康疏导服务60余人次,进一步拓展了志愿服务内容和形式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夯实为民惠民利民“硬底盘”,让文明实践活动的触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全镇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